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見 English
【法寶引證碼】CLI.2.513289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見
(國辦發〔2022〕2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行政裁量權基準是行政機關結合本地區本部門行政管理實際,按照裁量涉及的不同事實和情節,對法律、法規、規章中的原則性規定或者具有一定彈性的執法權限、裁量幅度等內容進行細化量化,以特定形式向社會公布并施行的具體執法尺度和標準。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對保障法律、法規、規章有效實施,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強制度建設,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權基準,執法能力和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仍存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主體不明確、制定程序不規范、裁量幅度不合理等問題,導致行政執法該嚴不嚴、該寬不寬、畸輕畸重、類案不同罰等現象時有發生。為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規范行使行政裁量權,更好保護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穩定市場預期,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規范行使行政裁量權,完善執法程序,強化執法監督,推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為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基本原則。
堅持法制統一。行政裁量權基準的設定要于法于規有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有關行政執法事項、條件、程序、種類、幅度的規定,充分考慮調整共同行政行為的一般法與調整某種具體社會關系或者某一方面內容的單行法之間的關系,做到相互銜接,確保法制的統一性、系統性和完整性。
堅持程序公正。嚴格依照法定程序科學合理制定行政裁量權基準,廣泛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依法保障行政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和參與權。行政裁量權基準一律向社會公開,接受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監督。
堅持公平合理。制定行政裁量權基準要綜合考慮行政職權的種類,以及行政執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法律要求和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因素,應確屬必要、適當,并符合社會公序良俗和公眾合理期待。要平等對待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類別、性質、情節相同或者相近事項處理結果要基本一致。
堅持高效便民。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理念,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簡化流程、明確條件、優化服務,切實提高行政效能,避免濫用行政裁量權,防止執法擾民和執法簡單粗暴“一刀切”,最大程度為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提供便利。 工作目標。到2023年底前,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普遍建立,基本實現行政裁量標準制度化、行為規范化、管理科學化,確保行政機關在具體行政執法過程中有細化量化的執法尺度,行政裁量權邊界明晰,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征收征用、行政確認、行政給付、行政強制、行政檢查等行為得到有效規范,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大幅提升,社會滿意度顯著提高。
二、明確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職責權限 嚴格履行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職責。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等制定本部門本系統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過程中,要統籌考慮其他部門已制定的有關規定,確保銜接協調。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可以依照法律、法規、規章以及上級行政機關制定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裁量權基準。